close
  從安平到七股有一段距離,沿路有鹿耳門天后宮、鎮門宮及土城聖母廟等歷史悠久的古廟,但因時間不夠我們都沒有轉進去參觀,一路往七股駛去,見176線左轉,直接先到台灣鹽博物館,下了車發現天氣更差了,七股靠海,風很大,氣溫比早上更低,我們穿著薄薄的外套,把拔和阿亮還好,馬麻最慘,重感冒的情形下受不了狂風猛吹,雞皮疙瘩起了一身,連頭都快痛起來了。

  但來了就是要玩,我們往台灣鹽博物館大門走去,鹽博物館佔地相當廣濶,建築也很有特色,本想進去參觀,但後來發現門票好貴,1張要130元,而且阿狗不能進去,所以最後我們只在1樓的販賣部逛了一會兒,因為天氣太冷,也沒吃台鹽著名的鹹冰棒,只有阿亮吃了一個冰淇淋;之後再到博物館後的鹽田農村展場逛了一下,就到隔壁的七股鹽山玩了。


台灣鹽博物館










博物館後的鹽田農村展場

  七股鹽山的門票的算法很奇怪,如走路進去要一個一個算人頭,如開車進去,則是躉收,不論一台車中的人數,就是100元,門票上還附有一些優待卷,可以在園區內買東西或玩遊樂設施時抵用。我們進入園區停好車後,直接往鹽山走去,此處的鹽山共有2座:鹽山主峰與鹽山北峰,原屬七股鹽場的晒鹽堆置場,其中主峰的鹽是七股鹽場的末代曬鹽,海拔高度為20公尺,約相當於七層樓高,堆儲之鹽約六萬噸;因長年置放而自然結塊,質地極為堅硬,其表層又因大氣落塵,乍看尤似矗立於沙漠中的巨石,現已成為七股觀光地標。而北峰的鹽則來自西澳洲的原料鹽。其實台灣現在每年出產的鹽量甚少,而鹽山因遊客的踩踏及落塵會愈來愈黑,為維持鹽山白色的外觀,台鹽每年都得從西澳洲進口粗鹽,再擇日鋪灑於鹽山上,所以鹽山的顏色會隨著新鹽的鋪灑而改變。


阿亮在鹽山與鹽博物館中間的泥灘地玩泥巴

  我們穿過布滿攤販的廣場走到鹽山下,今天的鹽山顏色是灰撲撲的,看起來有點兒髒兮兮,山不高,從不同的方向有2條階梯通往山頂,山上已有不少人,山腳有一小塊邊坡可能是為了讓小朋友有玩沙的感覺,故意把鹽鏟得鬆鬆的,很多小朋友坐在上面像玩沙一樣地玩著鹽,也有不少情侶肩並著肩躺在鹽山的坡上享受浪漫的滋味。阿亮看到鹽山,眼睛一亮,立刻衝過去學人家往斜坡上爬,不肯好好地走階梯上去,沒一會兒就爬到半山腰,再以溜滑梯的姿勢要往下溜,可惜鹽山不夠滑,只能以毛毛蟲的前進方式一聳一聳地往下走。




鹽山


有一側的鹽山刻意將鹽挖鬆,好讓小朋友玩鹽砂


阿高把鹽砂當沙灘玩

  馬麻高聲吩附他小心安全後,就帶著阿狗沿著階梯往上走,階梯因是由鹽山堅硬的岩面刻出,所以深度很淺,其實沒有很好走,不過因為實在太短了,還來不及覺得累,已經到達了山頂。從山頂往下看,有人在鹽山的一側坡地上吃力地拉著一塊大滑板,試圖把滑板拉上高處往下滑,至於山頂的另一側,則是園區內的卡丁車場,把拔爬完鹽山後,自己一個人去探險了,從山頂可以看到把拔在下面探頭探腦的樣子,很可愛喲!


阿亮在鹽山上溜滑梯,可惜不夠滑,溜不下來


馬麻帶著阿狗往鹽山山頂爬

  鹽山上的風好大,沒一會兒馬麻就受不了了,趕緊往下跑,阿高一個人自得其樂地在鹽灘上玩耍,等把拔探險回來,冷的直發抖的馬麻立刻跑到旁邊的攤販處買了2碗熱騰騰的摃丸湯3個人分食,阿亮吃了摃丸引發了食慾,叫著肚子餓,馬麻又跑去幫他買烤香腸,在等香腸時,隔壁剛好是在招攬到七股潟湖坐竹筏的攤位,一直說4點的最後一班船要開了,遊說馬麻去遊潟湖,一問價錢,大人200元、小孩150元,且狗兒可以上船,讓馬麻大動心,買了票後,馬麻匆匆以電話把把拔和阿亮叫回,大家直奔車上,有一位看似工讀生的小男生則騎機車在前帶路,在小小的產業道路上東鑽西繞了約5分鐘就到達附近的龍山碼頭,依著工作人員的指示把車停在碼頭旁的龍山宮前的停車場後,隨即以跑百米的速度衝到碼頭上跳進膠筏中,因為開船的時間早就到了,全船的人都在等我們,真是不好意思。


坐膠筏在七股龍山宮前的碼頭

  同樣為了不要干擾其他的遊客,我們坐在船頭,船啟動後,我們才發覺無意間我們又佔到一個好位置,因為導遊就站在我們面前解說導覽。這艘膠筏配有1位開船的船長與一位解說的導遊,而這2位剛好是一對蔡氏兄弟,默契超好的,整個遊覽及解說的過程精彩萬分。



我們搭乘的膠筏龍山號


我們坐膠筏遊潟湖,好不快樂

  潟湖是一種因為海灣被沙洲所封閉而演變成的湖泊,這些湖本來都是海灣,後來在海灣的出海口處由於泥沙沉積,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繼而將海灣與海洋分隔,因而成為湖泊,深度在數公尺左右,每遇退潮時即為泥灘地,能吸收和儲存洪水、調節水位,阻緩洪水速度,減少災害。七股潟湖是台灣第一大潟湖,在地人稱為「內海仔」,北起陸連沙洲青山港汕、南至頂頭額汕,西以離島沙洲網仔寮汕與台灣海峽相隔,有三個沙洲、二個出海口,有利海水循環,其水域面積因漲退潮而有差異,約1100公頃以上。

  膠筏啟航後,先沿著一條長長的人工堤防所夾圍出的走廊式水道向外駛出,人工堤防下的泥地裏有不少的蟹洞,但沒怎麼看到蟹跡,船老大說是因為今天天氣乍然變天,氣溫忽然急速下降所致,昨天天氣好時,螃蟹可是四處爬呢!阿亮聽了頗為懊惱,直嘆可惜。


膠筏從人工水道往外開,有時得會船


水道兩側到處都是蚵殼堆

  在離開水道前,岸邊設有一道海防單位的關卡,原來因此處可直達台灣海峽,怕有人偷渡(不管是進或出),所以進出的船隻都得在此登記後才可放行。在等待登記時船老大怕遊客覺的無聊,一直說笑話要我們拿出護照,因為離開了此處就離開了台灣的陸界,是最快的出國方式,大家都被他台南人特有的腔調逗得笑呵呵!接著他又取出一個大大的漁網,要示範捕漁,船老大一面理著千絲萬縷的漁網,一面介紹此地的漁種,包括有烏魚、虱目魚、黑鯛、灰鰭鯛魚、黃鰭鯛、點籃子魚(星臭肚子魚)、褐藍子魚、瑪拉巴石斑、竹針魚(竹梭)、黑星銀(邊身鼓)、火斑笛(赤筆仔)、單斑笛鯛(黑點仔)、鰻魚等,還搞笑地告訴我們等一下手不要伸出船身,以免被跳出水面的魚撞到。


船老大拿著蚵殼講解蚵殼形成的過程


右前方就是海巡單位船隻檢查的地方

  理好了漁網,終於將網撒下,船老大徵求一位自願者收網,大家立即一湧而上,最後阿亮佔了年紀最小的便宜取得了收網權,但因漁網下水後真的很重,拉了老半天拉不起來,馬麻趕緊趨前幫忙,合2人之力才將漁網扯上,可惜是空網,後來船老大又再扔了一次網仍無所獲,實在是天候不佳,水中生物也都回家休息了呀!


白浪滔滔我不怕,撒網下水把魚抓


馬麻和阿亮一起合力拉起撒下水的魚網

  終於辦好了登記手續,膠筏繼續往外開出,一片開闊的水面上,完全是養蚵人家的風光,到處都是蚵架,船老大說,此處看來危險,但其實水深大多僅約到達成人腿部的深度,而養蚵的方式,則是將蚵串掛在浮筒之間或浮竹管及塑膠管製成的蚵架上,隨著水深的不同分為浮棚、吊棚及倒棚等型態,他還開玩笑地說,在遊客眼中這是一片水域,但在他們眼中這可是一片鈔票,因為養蚵不必繳稅(國稅局不知該如何估稅及查稅),許多蚵農可是有錢的很,如果不想養蚵了,蚵田如同農田一般可以交易。


潟湖的黃昏


潟湖上到處都是蚵架

  除了蚵架,水面下還有捕魚的定置網。這片潟湖中因潟湖跟溼地有過濾污染物的功能,而且可以保存水中的養分,使水質得以淨化,所以水中生物豐富,有很多的動物型浮游性生物及水生植物,因而繁衍了多樣化的水生昆蟲,及魚、蝦、貝、蟹類,再因此吸引了各種此覓食的鳥類,因此我們隨處都可看見捕食的白鷺鷥,船老大還教我們分辨大白鷺鷥和小白鷺鷥,特別解釋2種鳥兒不同品種,可不是成年與未成年之分。大家正聽故事聽的津津有味時,船老大忽然指著不遠處一枝突出水面的蚵架問我們是否看見了什麼?大家努力看了老半天也看不出有什麼東西,經過船老大指點,原來在那竹枝上立著一隻鸕鶿,因為他一動也不動地站在枝頭,幾與海天溶為一色,船老大說這是一隻落單的鸕鶿,因為按理說牠應該在上星期就已隨群北返了。


站在蚵架上的鸕鶿

  七股潟湖附近也是國際級的貴客-黑面琵鷺來台灣越冬時的棲地之一,不過如同鸕鶿一般,牠們在上週已結束了來台假期,只剩下屏東沿海附近還有少數的群體,要看牠們得明年請早了。

  膠筏輕巧地在蚵架間穿梭,船老大要帶我們到潟湖西邊的網仔寮汕上玩,那是一座沙洲小島,我們停靠在簡陋的碼頭上,碼頭邊還有一家賣簡單飲食的小攤販,船老大帶著大家走著島上高架的步道,穿過中央濃密的木麻黃樹林往另一側的海灘走去,一面走一面說故事給我們聽:網仔寮汕名稱的由來是因為以往漁民在出海捕魚時常以此為休憩站,海邊搭建了不少工寮供漁民休息,漁民常將坐在沙灘上修補破掉的漁網,然後把漁網掛在工寮上晾乾,形成海邊一整排都是被漁網包住的屋寮的景像,久而久之,大家都以網仔寮稱呼這座小小的沙洲。不過現在已沒有這種壯觀的景像了,海灘上僅餘1、2間殘破的小屋,也沒有漁網搭掛其上。但是近年來這裏因為沿岸沙子流失嚴重,沙灘不斷地退縮,依據臺灣經濟部水利署的調查資料,網仔寮汕於1975年至2005年間退縮達885公尺,平均每年退縮約29.5公尺(船老大說沙灘真的比以前縮小很多);而七股潟湖另一側的青山港汕,自1989年至2002年,14年間沙洲也退縮約700公尺,沙洲高度自6.5公尺劇降至1公尺,且有破口產生,防禦暴潮功能降低,沙洲有內移淤平的危機。另外因青山港汕、網仔寮汕及頂頭額汕三個沙洲向東退縮,造成了七股潟湖面積急劇縮小,而沙洲的沙土流失進入潟湖,也使七股潟湖逐漸淤平、陸化,仰賴七股潟湖漁撈產業維生的漁民生計將受到衝擊。那要怎麼因應呢?不知道,希望政府能注意到這個問題,好好地想個解決方案。



網仔寮汕的簡易碼頭


網仔寮汕上的瞭望台


網仔寮汕上唯一的一家飲食店


網仔寮汕上的高架木棧道

  到達沙灘後,大家就地解散,船老大讓我們在這裏放風20分鐘,阿亮和吉米立即一馬當先地往海邊跑。沙灘上為防風沙用竹子插出一排防風牆,因為今天的風實在太大,氣溫實在太冷,大部分的人只在防風牆內四處走走看看,只有我們在沙灘上到處跑跳,走遠些沙灘上出現大量的飄流木,船老大說是莫拉克颱風在南部造成水患時從山上沖刷下來的斷木,阿亮撿了一根細長的木頭,說是他的金箍棒,拿在手上耍弄,走到哪兒都不嫌重地舉著,直到船老大遠遠地叫我們歸隊為止,才依依不捨地放下,馬麻真不知道好玩在哪裏?




沙灘上為防風沙,設有竹製的防風牆


阿亮在網仔寮汕的沙灘上挖沙玩


阿亮撿了一根長長的木頭當他的金箍棒


我們在沙灘上盡情地奔跑遊玩


沙灘上有莫拉克風災後沖入海中的飄流木

  今天在沙灘上只找到一隻小小的沙蟹,回到膠筏後,船老大帶我們到旁邊的蚵架去偷鮮蚵(其實是他們自家的蚵架啦),今天因為天候不佳,由他自己顫顫愄愄地踏著蚵架收蚵,聽說如果天氣好,可以讓遊客自己親身體會蚵農的感覺呢!


今天在沙灘上見到唯一的一隻小沙蟹

  一大串鮮蚵收到船上後,船老大從旁邊的架子上摸出了一支小刀子,立刻蹲在地上開始剖蚵,一開始同船的學生不太敢現吃生蚵,但在第一個義勇軍上前嘗試因鮮美的味道大叫後,所有的人開始爭先恐後地搶著吃,把拔好不容易才搶到2隻,他說有海水的味道,有夠肥,有夠大,有夠鮮的。


船老大從蚵棚中現撈鮮蚵


馬麻試提蚵串,重的很


船老大現剖鮮給乘客吃


把拔說海上現剖的鮮蚵超好吃的,有海的味道

  吃完鮮蚵後,旅程已近尾聲,膠筏開始往回程走,在噗嘟噗嘟的馬達聲中,船老大開始描繪夏天來此遊玩的美景,他要帶我們去潮間帶挖赤嘴仔、摸蛤蠣,還有看螃蟹,聽得我們全心皆為之嚮往,旅程還沒結束,就開始期待夏天來臨時的下一次旅程了。

  回到龍山碼頭後,船家吆喝我們烤蚵吃,在碼頭旁的蓬子下生了好多火爐,每群人領了一大籃帶殼的蚵,現烤現吃,把拔和阿亮吃的不亦樂乎。馬麻趁此機會在附近走走,只是天色已黑,也看不到什麼就是了,不過馬麻瞄到了船家代賣的虱目魚一夜干,這是台南的特產,船老大說是附近的人家自己曬的,烤熟後很好吃,馬麻買了好幾隻帶回家。(抺一點米酒烤熟後脆脆的真的很好吃,阿亮超愛的,但如用紅燒,則肉不夠厚,刺又太多,就沒那麼受歡迎了)


回到碼頭後,我們在棚下烤蚵吃

  吃完了烤蚵,大家的肚子都餓了,我們打算要去潟湖旁的以虱目魚料理聞名的「外國安虱目魚」餐廳吃晚餐,向船家問了路後,我們開車從碼頭旁右轉繞到裏面的小路再右轉,走在一條小路上,完全沒有路燈,打了遠光燈後發現這是一條沿伸在廣大魚塭中的產業道路,一路上車輛稀少,要不是路上偶爾有「外國安虱目魚」餐廳的招牌指引,我們幾乎以為走錯路了,開了約10多分鐘恐怖漆黑的路後,依據餐廳的路標在某一處小岔路右轉,再走一小段路,就進入餐廳的院埕中了。


外國安不是指有一個外國人綽號叫外國安,而是指”國安”這個地局的一部分哦!

  餐廳裏沒有人,只有門口的狗在吠叫,我們繞進看起來不像餐廳的小門進入裏面,第二進裏面放了幾張大圓桌,看起來很簡陋,此時老闆終於出現了。原來因為今天晚上都沒有客人,老闆正收了東西準備回家,拿了菜單,我們在老闆的推薦下點了:煎虱目魚肚、炸虱目魚、魚腸煎蛋、魚皮燴豆腐、煮魚頭、虱目生魚片,及這裏最有名的虱目魚麵線。剛點好菜,又來了一台車,一對夫婦似是熟客,一進來就與老闆話起舊來。老闆動作很快,沒一會兒菜就上桌了,餓壞了的我們立即開動,但嚐了後,老實說,沒有傳說中那麼好吃,本以為在產地會吃到超級好吃的虱目魚料理,但結果頗悲慘,除了虱目魚的生魚片受到把拔和阿亮的好評外,其他的菜腥味和油味都好重,最後我們竟然沒辦法門前清。




我們的晚餐

  倒是另一桌客人吃的津津有味,還告訴我們吃老闆的虱目魚料理已十多年了,常常會想念老闆的料理。這~這~這~,這也差太多了吧!難道是我們的味覺有問題嗎?只能說這一餐不太合我們的口味。不過老闆是還蠻親切的就是,結帳時還一直告訴我們附近很多學生來這裏吃飯他都算他們很便宜的價錢,直到那些學生畢業後再來吃時,才發現這件事(因為他們開始賺錢了,老闆就恢復正常的價格了),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老闆啦!

  我們原本打算待到明天再回桃園,但因新聞一直播報明天連假結束高速公路一定會大塞車,因此我們臨時決定連夜趕回家,回到住宿處整理了行李後,我們就趕緊衝上高速公路了,路上車子不算少,顯然抱相同理念的人不少,不過還好沒有塞車,我們很順利的花了約3個多小時,在凌晨將近2點時回到了桃園。

  這次的旅行仍然是那麼的美好,七股潟湖有「臺灣的馬爾地夫」之稱,把拔說晴天時潟湖的黃昏美到不可方物,於是我們決定等暑假時,要再來台南一次,到時除了到潟湖摸蛤仔外,還可以順便吃台南盛產的芒果,更可以去白河吃蓮子餐呢!(囌~口水都快流下來了,趕快吸回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y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